【專欄】從日本哈吉貝颱風事件論氣候風險評估的重要性
作者:林孟慧、曹榮軒、童慶斌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永續發展研究室
這麼嚴重的損失難道是無法預防的嗎?
回應這個問題之前,先介紹IPCC AR5對氣候風險的定義:氣候風險乃「危害」、「暴露」、「脆弱度」三者之交集,當我們可預期帶來危害存在時,則必須思考如何降低危害、如何減少暴露於高危害地區、或是降低保全對象(新幹線車庫)受危害影響的敏感度,以減少災害損失的影響。近一步探究,日本國土交通省在平成28年(西元2016年)已發布《洪水災害地圖創建指南》提供建立洪水災害地圖的方法及工具,並且繪製如洪水、海嘯、土砂災害及道路防災的災害地圖工具(如圖1),提供決策使用。原本應該避開以減少暴露的區域,在這次災害事件發生後才發現,本次哈吉貝颱風受損嚴重的長野新幹線車庫居然設置在洪水災害潛勢高的區域,足顯當時選址時忽略的災害風險鑄就本次災害事件的發生。
圖1:日本新野市洪水災害地圖(來源:日本國土交通省)。十字標為新幹線車庫所在地,位在洪水災害風險高的地區。
台灣可以怎麼做?
回顧台灣,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已依照地形及歷史災害事件製作的《災害潛勢地圖網站》,提供小至部落、鄉鎮尺度的現況風險地圖,輔助政策單位的決策進行。然而氣候變遷造成未來氣候不確定性增加,意即未來天氣型態與危害程度與範圍將和現在有所差異,為了做足準備,下一步應繪製未來氣候風險地圖提供中央層級進行未來規劃時可以參考,並且儘早規劃調適手段,避免極端事件發生時措手不及!(延伸閱讀:調適建構如何進行?)
圖3:以模組化的概念產製風險地圖(來源:NCDR 吳亭燁博士)
對了? 我們的高鐵呢?
台灣高鐵在北中南一共有六個基地,從中挑出燕巢(圖4)及烏日基地(圖5)搭配和本次哈吉貝颱風在長野市的降雨強度類似的24小時500mm來檢驗,可發現燕巢機廠的位置在相對危害較低的地方,但是烏日基地卻暴露在淹水潛勢高的地區,更遑論這僅僅只是現況的評估,在未來氣候型態改變導致極端降雨事件發生機率增加的情況下,不僅僅只是高鐵,在各個不同的領域我們需要儘早進行氣候變遷下的未來風險評估,提早為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威脅做足準備!
圖4:以燕巢總機廠的位置當成暴露點,與淹水潛勢圖的危害相疊作為風險初步評估(來源:NCDR災害潛勢地圖網站)
圖5:高鐵烏日基地則暴露在淹水潛勢高的地區。(來源:NCDR災害潛勢地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