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淺談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

    為了應對氣象異常所帶來的災害,以往的調適策略大多是政府或國際組織主導整個政策,由上而下的執行,然而,這種方式經常忽略下層執行單位之間的差異性、忽略不同單位因氣象異常所面臨的不同問題,於是「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Community-Base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以下簡稱CBA)應運而生,從社區的角度出發,注重實際生活在社區當中的居民的日常生活感受,讓某一特定社區或者某一群體去理解「氣候變遷」這個議題,了解其對自身的影響,並且進一步行動、參與,增進他們的調適能力,降低其脆弱度,因應氣候變遷的負面衝擊。
    在CBA的脈絡下,「參與」與「社區為本」是兩個最主要的概念:不同的社區有不同的需求,適用於甲社區的策略在乙社區可能成效不彰,而不同社區當然也會有不同的聲音以及不同的需求,這些都需要被考量進去,尤其是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弱勢族群。社區民眾的參與,除了貼近居民的需求外,更能使整個CBA的工作更有意義,增進居民的認同感,深化CBA的影響力,使其持續在社區內部深化、發酵。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以下簡稱全促會)主推的「參與式調適能力及脆弱度分析」(Participatory Capacity and Vulnerability Analysis,以下簡稱PCVA)是社區工作者在輔導社區進行CBA時的一個利器,能提供一個基本的操作框架,避免工作進行中發生無所適從的情況。
    本文以在地扎根18年的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以下簡稱永和社大)為例子,與樂施會制定的PCVA準則及工具互相參照,試圖了解CBA在永和社大的運作情形。根據樂施會對PCVA的說明,總共包含五個步驟,依序為:評估現實與未來的風險、分析脆弱點和能力、分析影響、識別有哪些風險減緩及調適的可能性,做出選擇、監督與評估,五個步驟依序週而復始,接下來會對各個步驟做說明、推薦PCVA工具,並以永和社大作為例子,分析其在各個步驟中所做的付出與努力。必須再強調的是,根據樂施會提供的手冊的說明,各個社區有其不同的特色以及情況,應該要依照各個社區做調整,才能符合「社區為本」的理念。

步驟一:評估現實與未來的風險
要處理問題,必須先釐清目前所面臨的問題為何,若連問題都搞錯,那就算解決了問題也是徒勞,因此,這步驟最重要的就是搜集資料。但問題是搜集的資料是否符合「社區」這樣大小的尺度?很顯然這樣的資訊不多,大部分的資料都是城市尺度的為主,更多的是國家尺度,畢竟台灣也才一丁點大,既不符合尺度需求,也沒有貼近當地居民真實遇到的情境。因此最好的作法就是請教當地的居民,獲得第一手資料。PCVA在這個步驟提供了幾個工具,在此與永和社大的做法相較,然而必須注意的是,PCVA的工具比起都市型社區的永和社大,更適合農村型社區。以下是比較表:
PCVA推薦工具 永和社大做法 細節說明
季節行事曆、農事曆 紀錄社區居民在不同季節的生計活動以及各種作物的種植月份,與週期性災害的時間,得知社區面對的潛在風險和調適能力
歷史時間線 個人生命經驗與歷史災害的連結 記錄過去社區面臨的災難與發展,喚起大家對災害的記憶,以便之後商討對策時能納入考慮
穿越線調查 里長導覽、社區調查與資源盤點 實際走訪當地,了解社區各種資源、調適能力的脆弱點,並繪製成地圖
 
步驟二:分析適應能力和脆弱度
危害潛勢是否會對某社區造成影響,取決於一個社區的脆弱度以及現今的適應能力,不同的社區的脆弱度不一樣,面對同樣的危害潛勢遭受到的傷害也就不一樣,但影響範圍都很廣泛,包括社會、環境甚至是經濟層面。以永和社大為例子,當初社區工作者在還未訪談社區居民以前,都認為社區內部危險點是路面凹凸不平所致的積水處或是老舊建築,但在實際了解當地居民的擔憂後,發現社區內部很少發生類似案件,所以大家比較不擔心類似問題,大家反而比較擔心高樓的花盆一不小心掉下來很有可會砸死人。

步驟三:分析影響
這個步驟主要的目的就是把災害對社區造成的影響具體化,方便衡量大小,如災損金額。透過確切的數字以及相同的單位基準,有助我們了解不同災害對於一個社區的影響有何不同,甚至能避免某些災害的發生、加強社區的風險管理規劃完整度。永和社大在這一部分並沒有明確說明。
 
步驟四:識別風險緩減及調適的可能性
認清問題後,就是解決問題,或者是改善。在這個步驟當中,社區居民的參與尤其重要,社區民眾應該要選出最希望解決的問題,甚至是緩急優次的標準,而社區工作者應該要與社區居民一同合作找到處理問題之道,大家的參與,代表大家對於這個計畫的認同與支持,不僅是社區工作者們持續為社區付出的動力,更能讓整個計畫在社區扎根,更為永續,讓整體計畫更有效果。
永和社大的學員在風險評估後,也著手展開行動,做出居民版的防災地圖,列舉發生災難時能有效利用的資源,如避難公園、便利商店、防災應變中心、緊急電話等等,更有些積極的里長在此基礎之上組織里民成立災害因應小組。
 
步驟五:監督與評估
在專案執行的過程中,不斷搜集各方專業人士、社區居民的意見反饋,檢查目前的進度是否與當初設立的目標一致,是否符合社區民眾的需求,整個規劃是否恰當等等。這一個步驟永和社大也沒有明確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