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排放情境

現今氣候變遷衝擊研究多參考大氣環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之輸出結果,GCMs主要依據可能溫室氣體排放情境,模擬對地球環境輻射之影響。為透過模擬分析瞭解未來可能之氣候,就必須先探討設立未來可能之溫室氣體排放情境,然後再進行模擬試驗。近年來較廣為使用的溫室氣體排放情境,主要為IPCC所訂定的SRES情境,以及RCPs情境,以下針對此二情境進行介紹如下:

一、SRES 情境
SRES(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情境發表於2000年,IPCC考量全球未來可能之經濟、人口、工業與環境的發展,提出數種可能溫室氣體排放的趨勢。考慮到未來可能致力於經濟發展,或是朝永續利用的目標等不同程度的可能情形,以及考慮全球性或是區域性不同發展帶來的影響,分成了A1、A2、B1、B2等4個主要情節,說明如下:
A1:代表快速的經濟成長,全球人口在21世紀中時期達到尖峰,之後便開始下降,同時也擁有有效的科技技術,主題在於實際人口的減少、地區的聚合、建築物的容積、教育的增進與社會的影響。而A1情境進一步細分為3個情境,分別描述了能源系統中技術變化的不同方向,以技術面來區分,分別為化石燃料密集型(A1FI)、非化石燃料能源(A1T)及各種能源之間的平衡(A1B)(所謂「平衡」,即不過分依賴於某種特定能源)。

A2:描述多變異性組成的世界,主題在於各國自力更生與維持地方發展,而全球人口在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經濟主要為區域性成長,而每人經濟成長率及技術改進較其他情節破碎且緩慢。

B1:如同A1情節,全球人口在21世紀中時期達到尖峰,之後開始下降,但經濟為朝向具服務與資訊之結構,能源使用減少,並引用乾淨且較有效率之技術,為一注重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永續性,卻不考慮額外起始氣候條件之情境。

B2:主要描述地方性經濟、社會與環境永續性的結果,雖全球人口持續增加,卻比A2情節慢,經濟發展中等,而科技的改變比B1,A1較緩且更多相異性,而情節主要也以社會平等與環境保護為目標,其發展為區域性發展。
 
綜上所述,SRES情節可由(摘自IPCC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Fig4-1.1)圖1來簡單說明,四個情節主要差異在於經濟發展、環境維護、區域性發展或全球性發展等不同程度來區分,每個情節包含數個協調的情境以及1~4個具不確定性的情境,組成了共40個的情境資料,提供研究者與各國決策者使用。四個情節的排放情形由圖2可看出,不同的經濟、人口、環境發展將導致不同的排放情形,也因此未來的發展與調適策略將影響排放程度,進而影響未來發展與調適策略。


圖1 SRES的四個主要情節
摘自:IPCC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Fig4-1.1



圖2 各種SRES情境與IS92情境之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境(IPCC, 2001)

二、RCPs情境
RCPs情境全名為代表濃度途徑(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乃IPCC於2007年所提出。IPCC第一工作分組所做的氣候變遷推估中,需要對未來溫室氣體、氣溶膠的排放或濃度,以及其他氣候驅動機制的相關訊息有所描述,這些訊息通常是以人類活動情境來表達,其設定並不納入太陽、火山或是自然界的甲烷、一氧化二氮等自然界驅動力的改變,僅僅關注在人為造成的排放。在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中,是以「代表濃度途徑」(途徑所指的是濃度的變化歷程)來重新定義四組未來變遷的情境,並以輻射強迫力在1750年與2100年之間的差異量當作指標性的數值來區分之。

被命名為RCP2.6的情境意味著每平方公尺的輻射強迫力在2100年增加了2.6瓦,而RCP4.5、RCP6.0與RCP8.5則代表每平方公尺的輻射強迫力分別增加了4.5、6.0與8.5瓦(圖3)。在這四種情境中,RCP2.6是個暖化減緩的情境(輻射強迫力在2100年呈減少趨勢);RCP4.5與RCP6.0是屬於穩定的情境(輻射強迫力的變化在2100年呈較為穩定狀態);RCP8.5則是個溫室氣體高度排放的情境(輻射強迫力在2100年呈持續增加趨勢)。相較於第三次評估報告與第四次評估報告所考慮的情境,這四種情境所能涵蓋層面更廣,除設定了逐年的溫室氣體濃度,根據整合評估模式、簡化氣候模式、大氣化學模式以及全球碳循環模式的組合計算,每個RCP可以估算出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並提供土地利用變遷的空間分布以及各區域空氣汙染物的排放量,雖然這些RCPs情境已經涵蓋了相當廣的輻射強迫力範圍,但仍有其不足之處,特別是與氣溶膠相關的部分。


圖3 RCPs的輻射強迫力
淺灰色區域代表原先整合評估模式(IAM,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情境98%的範圍,深灰色代表90%的範圍(Van Vuuren et al, 2011)
 

上稿日期:2015-11-19 更新日期:2015-11-19